为切实提升专业建设水平,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11月20日西语学院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召开本科教学与专业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王羽主持,顾世民院长和张春玲副院长做报告发言,全体专业教师现场参会。
会议第一项议程由张春玲副院长对学院2021年以来专业建设工作进行梳理和回顾。张院长首先总结了学院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西语学院现有英语、翻译、商务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四个语种六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翻译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至2024年,各专业共获批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40项、各级各类优秀课程14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2项、省级优秀教材1部。教师各级各类获奖85人次、发表论文82篇、出版教材3部。六个专业建设各具特色,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成绩斐然。在专业建设取得各项成果的同时,现阶段仍存在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包括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够充分;“双师型”教师比例有待提升;在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方面,需要提升对接的精准度;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较弱,缺乏较高层次的项目和高质量的论文;个别专业的学科建设团队尚未真正形成,缺乏领军人物,缺乏精品课程。
针对这些问题,张院长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一是要整合力量,提高专业建设质量。明确专业定位,凸显专业优势,打造专业特色;二是促进教学方法改革与教材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上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四是各专业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力争拥有本专业的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名师;五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培育“双师型”教师,开拓学生就业空间。
会议第二项议程由顾世民院长围绕本科教学和专业建设做报告发言。顾院长指出,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巨变,在加强国家话语能力建设、提高全球治理能力的历史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时代之需、国家之需。为推进新文科建设,应对新形势下的专业优化调整,把握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学院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据此要注重学习,领会国家重要纲领性文件,深入思考新文科建设中外语学科如何守正创新,外语人才培养如何回应国家使命,如何应对机器翻译及人工智能提出的挑战等现实问题。
在十四五期间,学院各专业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师范认证、教改立项、教材建设、课程思政六大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各专业对标国家师范专业认证、省里“双论证”、《国标》、《指南》等纲领性文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加强实习实践培养环节管理,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逐步实现从实习实践基地1.0版本,基本实现所有专业全员到专业应用场景中实习的目标;到实习实践基地2.0版本,优化实习实践基地;再到实习实践基地3.0版本,与译国译民集团等更大型语言服务企业合作,提高校企协同育人水平,共同推动学科专业发展。
顾院长展望了今后学院专业发展的思路,以师范专业认证为例梳理了专业建设的基本逻辑,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三一结构。首先,重构课程体系,实现六个融合:课程体系内不同课程知识的融合;知识、能力、素养、课程思政的融合;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的融合、专业知识与从业技能的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师范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融合、非师范类专业与产业融合;专业学习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其次,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推动教师数字素养的实质提升;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职业胜任力,继续推进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跨文化能力培养;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高阶能力培养;重视本科教育中学术素养培养。再次,专业评价核心指标争取从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专业条件四方面实现突破。最后,顾院长指明今后学院的发展方向,要求全院教师充分领会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将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落到实处,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重点着力于教学设计和教材开发,管理层和一线教师及时转变观念,直面现实、狠抓落实。
会议最后,王羽书记做总结发言,对学院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各专业负责人做好统筹规划,全院教师将会议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工作中去,齐心协力夯实学科基础,凝炼专业特色,提高科研团队的产出能力,加强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人才培养能力,共同推动西语学院教育改革创新和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与党同行的外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