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至12日,西语学院应用英语系2022级翻译专业开展为期两周的校内实习。专家和指导教师带来七场精彩纷呈的培训讲座,为同学们后续进行实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9月2日上午9:00,西语学院特邀专家李明老师以《优秀译员的基本素养》为题作专题讲座。李明老师任上海维迪耐德翻译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英语译审,兼任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客座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MTI校外硕导及本科翻译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拥有丰富的翻译管理与人才培养经验。
讲座伊始,李老师开宗明义:“翻译是一项奢侈的艺术,笔译的准确率须达到99.7%。”他指出,AI时代译者更需保持独立思考与深度学习能力,摒弃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以健康的身体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守护语言的精准与美感。

随后,李老师分享了上海维迪耐德翻译公司的“内训十六条”,其中包括 “Be proactive and initiative”, “Don’t procrastinate”, “Tackle the difficult and essential part of the work first”等。
在第二部分“好翻译的底层能力”中,李老师结合名词短语、专业名词等例子,通过互动练习,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双语功底决定翻译上限”。他强调,优秀译员必须同时拥有“对汉语深刻理解”和“英文基础扎实”的双重能力:既要有“英语之精准”,又要有“汉语之通达”。
讲座最后,李明老师对此次讲座做简要总结,并表达对同学们的期待。
9 月 3 日上午9:00,在西语楼 451 教室西语学院应用英语系2022级专业实习系列讲座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杨东老师主持,特邀主讲嘉宾为上海维迪耐德翻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他以《如何做好翻译实践》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行业前沿课。
“汉语一厘米,翻译一公里。”讲座伊始,李明老师便结合自己的过往经验,提醒同学们:一个标点、一处错别字,都可能成为项目“返工”的导火索。随后,他以“书写邮件五要素”为切口,强调英语理解与表达的双向能力决定了译文能否“拿得出手”。

进入“跨文化”板块,李明老师用“日月年”与“月日年”的差异举例,指出同一句话在不同英语国家的“打开方式”可能完全不同。
在版式设计部分,李明老师提醒同学们,译文再漂亮,如果字体颜色刺眼、版式设计不优美,客户的第一印象就会扣分。他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 讲座尾声,李明老师寄语全体同学:“把翻译当作一门艺术,精益求精。”
为帮助语言专业学子深入了解行业动态、明确职业规划,在开学季为即将开启实习的同学们提供指引,9月4日上午9:00我校特邀福州译国译民有限公司的行业专家晏亚强老师(Andrew)开展线上“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专题讲座。讲座由孟繁婷老师主持,2022级商翻专业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讲座伊始,主持人孟老师对晏老师的行业经验进行简要介绍。晏老师长期以行业专家身份参与多所高校MTI论文答辩,累计翻译量超300万字,深度参与中标院能源节能项目、肯尼亚铁路项目等重大工程的翻译服务,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战经验。随后,晏老师以亲切的口吻开场,结合开学初期学生的适应情况,强调本次讲座从四个方面出发,旨在帮助同学们在实习前建立对语言服务市场的认知,打破“行业高大上、难以接触”的刻板印象。

在核心内容分享中,晏老师以2025年4月中国翻译年会发布的全球与中国翻译行业报告为依据,用权威数据剖析行业现状。针对同学们关注的细分领域与技术应用,晏老师重点解读。他提到,AI与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技术已成为行业刚需,目前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占比超50%,但AI存在语义传达不准、专业表述偏差等问题,译后编辑能力、CAT工具操作能力(如术语管理、语料库应用)成为语言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与职业规划板块,晏老师结合行业变化提出明确要求。语言专业学生需具备“语言基础+翻译能力+专业知识+技术素养”的综合素质,其中职场核心能力集中在英文阅读、口语交流、商务写作,而非单纯应试。对于职业选择,他提到语言专业毕业生仅30%从事直接翻译相关工作,教育、国际传播、外贸、科技企业技术写作等均为重要方向,且刚毕业时应优先选择大平台积累资源,而非过度关注短期薪资。

在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谈论,晏老师也现场进行了AI工具演示,讲解了如何高效使用。其中,本次到福州译国译民集团有限公司实习的小组同学就实习准备相关问题提问,晏老师回应称,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语言教学、教务、课程顾问等方向,部分可涉及市场、翻译业务,建议同学们携带笔记本电脑,入职后将有专人代教,具体需求需结合分配的业务部门确定。
讲座尾声,孟老师对晏老师的分享表示感谢。她指出,晏老师的讲解既勾勒了行业宏观蓝图,又提供了可落地的职业规划建议,不仅打破了同学们对语言专业“只做翻译”的认知,更提振了大家在AI时代的行业信心。本次讲座为同学们的学业提升与职业选择注入动力,同学们受益匪浅,也为我校语言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提供了重要参考。
9月9日下午,由西语学院杨东老师主持的《翻译行业前沿及职业规划》专题讲座在西语楼527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李明老师担任主讲人,围绕翻译行业现状、职业能力要求及实践路径展开介绍。
讲座第一部分,李明老师介绍了译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包括:具备高度责任感,对译文质量负责;不得利用翻译身份谋取与翻译服务无关的利益;为客户保守商业及技术秘密等。第二部分聚焦从业能力。李明老师提出四项具体要求:一是译前主动与客户沟通交稿时间、方式、版式及质量标准;二是做好译前准备与译后审校;三是合理采纳审校意见;四是持续优化译文,确保准确、公正、忠实原文。第三部分,李明老师强调译者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保持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第四部分,李明老师提出“翻译重在实践”,并分享“六个多”方法:多记、多学、多读、多听、多说、多译。
讲座最后,李明老师详细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向学生推荐了一批翻译工具书,表达了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期望。

9月10日上午9:00,特邀专家李明老师以《如何提高词汇量以及英汉表达能力》为题作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李老师首先建议同学们建立“个人资料库”,按类别整理文件并录制音频,利用碎片时间收听,以提升语言输入效率。第二部分,李老师为同学们解答求职问题。他就“简历亮点设计”和“翻译疑难处理”两个问题与现场同学互动,提出“不宣传自己就等于不存在”的求职观点。第三部分,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实战经验,总结出“口译八字方针”——总体把握,抓住关键,和“笔译八字方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最后,李明老师对此次讲座做简要总结,并以“Want to become a translator? Translate every day.”结束讲座。

9月12日9:00,2022级应用英语系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为何译员仍不可替代”的校内实习讲座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成功举行,此次讲座由董文君老师主持,邀请了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王丽萍作为主讲人。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国际传播人才如何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拓宽就业方向。
讲座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王总监分析了ai浪潮下为什么要学好翻译。第二部分,王总监以近期蒙特雷高翻学院关闭为引,阐述当今时代翻译行业应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第三部分,王总监重点剖析了AI对语言服务行业的重塑作用。指出,AI已成为职场“放大器”,未来译员的核心竞争力将转向“AI使用能力”——能否通过精准指令让AI完成团队级工作,同时聚焦AI无法替代的领域,如创造力、审美、复杂沟通协作及团队信任构建。第四部分,王总监详细介绍了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背景、取得成就以及工作内容。最后,王总监公布了实习队接下来十周的工作任务:实训将从“人工智能时代,为何人类语言不可替代”(1000字英译中材料)切入,逐步开展术语制作、标题翻译、新闻稿件翻译、体育赛事与军事安全领域翻译、音频听译、时政稿件、语料库应用等训练。


讲座结束前,董文君老师表示,此次分享为学生打开了行业视野,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职业发展思路,也让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王总监的讲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圆满完成。
讲座结束前,董文君老师表示,此次分享为学生打开了行业视野,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职业发展思路,也让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王总监的讲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圆满完成。
为提升学生在翻译项目中的组织、管理与执行能力,西语学院于2025年9月12日13:30在西语楼451开展“翻译项目管理”的校内实习指导讲座。本次讲座由西语学院副教授李智老师讲解。
李智老师从翻译项目的基本概念入手,系统介绍了语言服务项目的多种类型,包括文本翻译、本地化、创译、口译外派等,并重点讲解了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与收尾。她强调,良好的项目管理不仅涉及时间、成本、质量等传统维度,还包括沟通、风险、资源等多方面的综合协调。
本次讲座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翻译项目全流程的理解,也为大家未来从事语言服务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李智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此类实训课程,培养学生成为既懂语言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