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展英语文学研究,有效推动我院外国文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我院学子的研究能力与科研素质,2023年12月8日,由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主办的“新世纪英语文学研究新趋势”研究生论坛在我院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旨在落实“研究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营造良好学术氛围、鼓励学术创作”的理念,西语学院硕博研究生积极响应号召,共有24位硕博研究生参加本次论坛。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为王晓丹教授、张莹教授、刘英昕教授、高文婧博士、孔令然博士、白玉博士。由王晓丹教授主持本次论坛并致开幕词。
(与会人员和观众集体合影留念)
本次研究生论坛共设立两个分论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与优秀奖若干。
分论坛(一)“英语文学中的身份认同与叙事艺术”由王晓丹教授主持,王晓丹教授,白玉博士,孔令然博士评议。本组聚焦“英语文学中的身份认同与叙事艺术”,围绕身份认同、叙述艺术、女性主义等多个角度展开。于婷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及关于人类主体身份的确认;杨爽讨论了《赫索格》中赫索格实现自我救赎的过程;孙舒分析了安吉拉·卡特童话中的女性形象与他者的双重表达;郜艺凡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奥兰多》并对传统二元对立的解构进行分析;常慧童从交易行为分析科马克·的麦卡锡的“边境三部曲”;艾欣基于认同理论从三方面分析了《夜色温柔》中出现的认同危机现象;陈杨将双重叙事进程理论和《李尔王》进行了结合并进一步分析。刘贝宁对后经典叙事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齐静运用复调理论对辛克莱·刘易斯的《大街》进行主体性、对位性和对话性等方面的探究;吴月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麦克白》中对立意向的隐喻进行研究;杨明讨论了翻译策略话语“归化”与“异化”的扬弃;尹弘祥分析了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终成眷属》中的权力话语。
分论坛(二)“英语文学中的伦理道德与美学研究”由张莹教授主持,张莹教授、刘英昕教授、高文婧博士评议。本组聚焦于外国文学文本中的伦理问题与审美价值。上半场罗倩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分析《玻璃城堡》的伦理困境与教诲;汪晓彤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双城记》与《太古和其他时间》中共同意象原型,反思人类生存危机;王昊泽通过创伤理论,探索《奇幻山谷》中母亲的身份迷失、建构书写和伦理治愈;陶佳琪通过文本细读,对《西方正典》中关于莎翁影响力的内容进行高度总结、提炼、反思以及评论;孟庆新探索《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书写,并反思少数裔群体如何避免创伤、走向治愈;瞿魏娟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分析《赵氏家族》,探索故事中“弑父”主题背后的伦理启迪和教诲。下半场李想从美与丑的二元关系,剖析《枯叟》丑陋刻画背后蕴藏的美好品质启迪;李佰佳跨媒介地运用“镜子说”理论,分析莎翁十四行诗中镜子意象折射出的真善美教诲;李婷婷从伽达默尔前见理论视角分析莎翁《哈姆雷特》傅光明,朱生豪两位译者各自的译文魅力;杜非着眼于莎翁十四行诗中的多维影响,探索意象背后的伦理教诲与审美价值;王雪通过分析《麦克白》中光之意象,挖掘“光”与“暗”的起伏下莎剧的教诲和启迪;赵一迪提炼《西方正典》中的“误读”书写,再证莎士比亚的文学经典地位。
王晓丹教授、孔令然博士、张莹教授、刘英昕教授、白玉博士、高文婧博士六位点评专家从学术文章的选题、行文逻辑、内容结构和层次、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领域的创新性、研究结论的意义和重要性等方面,对同学们的文章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同时对与会同学在撰写文章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本届论坛孙舒与瞿魏娟荣获一等奖,杨明、常慧童、刘贝宁、汪晓彤、王昊泽、李想荣获二等奖,其余同学荣获优秀奖。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能够有效提高学院硕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产出能力,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理论意识及跨学科意识。本次论坛学术氛围浓厚,为参会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学习、发展进步的平台,有利于提高我院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术科研创新能力。西语学院学子将在此次论坛的启发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争做新时代的外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