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外语教育教学带来新挑战,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为落实学校新学期工作精神和蒋鲲校长对西语学院教师职业发展的工作要求,西语学院开展了“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系列讲座。9月24日下午,我院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坚林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教材新形态研究”的讲座。西语学院教学副院长张春玲、才亚楠和近百名师生参加学习研修。讲座由英语教育系主任郭颖主持。
陈坚林教授阐释了“形态”的动态概念,提出外语教材的“形态”变化主要包含内容形态和结构形态两个方面。陈教授先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外语教材内容形态的完善变化过程进行了介绍,具体分析了外语教材物理结构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三个阶段:多媒体配套形态、多媒体辅助形态、多媒体融合形态。目前的新形态教材正处于多媒体融合形态动态发展的阶段,主要指动静资源结合、融合使用的新形态教材。
陈坚林教授对不同阶段教材形态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陈教授认为,在多媒体配套和多媒体辅助阶段,教材形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的补充与翻版;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纸质教材和网络资源相互融合,教材形态变化呈现出“赋能增效、赋能完善”两个新特征。赋能增效具体表现为教材内容的动态性、易得性、互动性以及数智化教学支持、服务和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变化。赋能完善指的是进一步提供更全面学习体验与选择、增加互动体验和个性化学习与评价方式。
最后陈教授回答了西语师生的问题,并与西语教师亲切合影。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院“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系列讲座的其他活动安排。
此次讲座,提高了师生对于教材在课程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普及了师生对于新形态教材和数字教材的理解,有助于教师提高教材使用能力、特别是教材二次开发能力,对于西语学院教材研发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智力支持。